2022-2023年度南繁区钻蛀性与刺吸性害虫监测年度报告
一、 2022-2023年度南繁区钻蛀性与刺吸性害虫发生概况
在上一年度(2021-2022年度)基础上,2022-2023年度在崖州区12个南繁区钻蛀性与刺吸性害虫监测点继续系统监测瓜菜上主要钻蛀性与刺吸性害虫的发生为害情况,监测面积达3.22万亩,虫害发生情况统计如下表所示:
表 2022-2023年度南繁区钻蛀性与刺吸性害虫发生情况统计表
监测区域 | 虫害面积比率/% | 监测面积/万亩 | |||||
豆大蓟马 | 棕榈蓟马 | 烟粉虱 | 三叶草斑潜蝇 | 叶螨 | 瓜实蝇 |
| |
拱北村 | 18.7 | 6.2 | 4.1 | 11.3 | 6.7 | 5.0 | 0.30 |
大蛋村 | 16.8 | 3.7 | 14.6 | 9.4 | 8.1 | 11.6 | 0.27 |
抱古村 | 18.6 | 4.9 | 5.5 | 17.1 | 9.8 | 3.5 | 0.26 |
赤草村 | 21.2 | 6.8 | 6.2 | 14.1 | 6.9 | 10.7 | 0.22 |
北岭村 | 20.2 | 5.8 | 7.6 | 9.1 | 5.1 | 9.2 | 0.28 |
乾隆村 | 21.3 | 6.5 | 7.4 | 9.7 | 14.4 | 6.9 | 0.30 |
保平村 | 16.9 | 10.2 | 5.3 | 6.7 | 12.6 | 6.8 | 0.24 |
盐灶村 | 23.7 | 11.2 | 3.7 | 6.5 | 14.1 | 2.8 | 0.26 |
三公里村 | 22.6 | 9.4 | 5.8 | 13.1 | 7.2 | 5.3 | 0.25 |
凤岭村 | 18.4 | 5.7 | 6.9 | 10.9 | 12.6 | 9.4 | 0.27 |
海棠村 | 25.1 | 6.8 | 13.1 | 4.9 | 15.1 | 3.7 | 0.30 |
梅西村 | 17.6 | 9.1 | 12.4 | 15.7 | 3.4 | 10.9 | 0.27 |
二、2022-2023年度南繁区钻蛀性与刺吸性害虫监测情况总结
2022-2023年度受南繁区新冠疫情管控逐渐放开的利好,正常的农业生产,以及钻蛀性与刺吸性害虫监测得以顺利开展。12个监测点的调查结果显示,蓟马、烟粉虱、潜叶蝇、叶螨和瓜实蝇是5类发生为害较重的害虫。经监测发现全年作物虫害发生面积共计1.652万亩次,占监测面积的51.30%,比上一年度(2021-2022年度)尽管降低了近7%,但虫害为害比率依然维持在较高的水平,有超过一半的作物种植面积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害虫为害。
三、2023-2024年南繁区虫害发生趋势预测
2023-2024年度南繁区田间生产全面进入常态化,在当地常规的田间管理和植保措施下,预测各个监测点的虫害发生情况总体将稍有降低。但一些常发性的钻蛀性和刺吸式害虫仍维持在较高的为害水平,预测蓟马类、粉虱类、潜叶蝇类、叶螨和瓜实蝇害虫仍较重发生,同时应警惕蚧壳虫类害虫的潜在为害。
四、2023-2024年害虫防治工作建议
一是继续加强监测预警,建立健全测报体系。根据三亚市农业农村局《2021年农业病虫害防控工作方案》,继续推进市、区、村、企四级南繁作物虫害监测网络建设,完善建立当前12个虫害监测点,重点监测豇豆、辣椒、黄瓜、茄子等虫害发生、发展、种群变化,研究预报虫害发生规律,协同提升南繁区钻蛀性与刺吸性害虫监测预警能力。
二是进一步强化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检疫体系。植物检疫工作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强制性,需要一支高素质的检疫队伍,要完善现有的检疫技术体系和培训一批技术过硬的监测和检疫科研力量。同时加大加强对基层农技人员的培训力度,着力强化规范管理,不断提升南繁区植物检疫队伍服务水平。
三是加强基地建设,建立南繁区绿色防控示范网络。根据南繁区内作物虫害实际,合理选择示范点,建立绿色防范示范基地,集成代表性作物、先进虫害监测设备和绿色防治措施,整合监测和科研功能,打造各具特色、形成体系的南繁区作物虫害监测、预报、防治一体化基地示范网络。
四是加强专业普及,推动完善群防群治网络。继续多形式、多途径扎实开展《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条例》和《植物检疫条例》的学习宣贯,提高全民防治意识、检疫意识,积极争取社会力量支持和民众积极参与。鼓励引进植保专业化服务组织。通过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发展,积极推广抗病虫品种的规模化种植、农业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高效低毒农药的应用,推动实现专业化防治与群防群治相结合、应急处置与综合治理相结合,进一步提高防治效率,减少农药使用量,节约农业生产成本,为南繁生物安全保驾护航。
报告编制人:梁晓 陈青 刘迎 伍春玲
编制时间:2023年8月23日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