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度迁飞性害虫高空诱虫灯监测报告

 

资助项目:南繁生物安全防控(ZDKJ202002

监测完成人:唐继洪

报告时间:20211230

 

摘要(500字)

水稻“两迁”害虫,是我国水稻生产最为严重的害虫,由于其具有迁飞性、暴发性,常常猝不及防,给我国水稻生产造成巨大经济损失。草地贪夜蛾是2019年入侵我国的世界性重大农业迁飞害虫,对农业具有巨大潜在威胁。本年度在处于南繁区的海南省三亚市海棠区及吉阳区设置高空诱虫灯,对两地高空迁飞的水稻“两迁”害虫、草地贪夜蛾虫群进行监测。监测结果表明结果显示在海棠区北山村稻飞虱的诱虫高峰期在4-5月以及8-10月,最高单晚诱虫量为1101头;草地贪夜蛾的诱虫高峰期不明显,4-5月诱虫量相对多,最高单晚诱虫量为3头;稻纵卷叶螟的诱虫高峰期在4-5月,最高单晚诱虫量为202头。三亚吉阳区稻飞虱的诱虫高峰期在8-10月;草地贪夜蛾的诱虫数量较少,峰期不明显,最高单晚诱虫量为3头;稻纵卷叶螟的诱虫高峰期在7-9月,最高单晚诱虫量为17头。

一、监测背景(主要危害性、意义、必要性等

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和草地贪夜蛾等迁飞性害虫在南繁区普遍发生,危害水稻、玉米等重要作物,影响种业安全;而目前南繁区迁飞害虫的监测较为薄弱,缺乏系统性,持续性;不利于相关有害生物的防控工作。针对上述情况,以南繁区重要迁飞性害虫草地贪夜蛾、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为主要对象,利用雷达、高空灯、远程监控等设备,长期监测南繁区迁飞害虫,摸清相关迁飞害虫在南繁区的种群动态规律,建立相关害虫的监测体系,为南繁区迁飞害虫及有害杂草的监测预警及防控提供数据支撑。

二、监测方案

在三亚市吉阳区和海棠区建立迁飞害虫固定监测点;利用高空诱虫灯设备,在固定监测点监测南繁区迁飞害虫(草地贪夜蛾、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灯下虫量动态变化情况,每周至少进行2次监测,冬季晚上7点开始至次日5点共计10h,其他季节晚上8点开始至次日6点共计10h,次日将诱集到的迁飞害虫转移至低温冰箱中冷冻处理30min,待所有虫体死亡之后,取出移至白瓷盘中,配合放大镜解剖镜等设备,将诱集到的迁飞昆虫进行种类鉴定和数量统计,并将本项目关注的种类草地贪夜蛾、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等相关数据挑出,记录在专用记录本上

监测结果

在海棠区北山村稻飞虱的诱虫高峰期在4-5月以及8-10月,最高单晚诱虫量为1101头;草地贪夜蛾的诱虫高峰期不明显,4-5月诱虫量相对多,最高单晚诱虫量为3头;稻纵卷叶螟的诱虫高峰期在4-5月,最高单晚诱虫量为202头(图1)。三亚吉阳区稻飞虱的诱虫高峰期在8-10月;草地贪夜蛾的诱虫数量较少,峰期不明显,最高单晚诱虫量为3头;稻纵卷叶螟的诱虫高峰期在7-9月,最高单晚诱虫量为17头(图2)。

 

 

1 2021年三亚市海棠区北山村高空诱虫灯监测稻飞虱(A)、草地贪夜蛾(B)及稻纵卷叶螟(C)动态变化图

 

2 2021年三亚市吉阳区高空诱虫灯监测稻飞虱(A)、草地贪夜蛾(B)及稻纵卷叶螟(C)动态变化图

 

监测分析

通过监测获得了三亚吉阳区和海棠区两个重要南繁区迁飞害虫的发生动态情况,草地贪夜蛾的诱虫数量相对较少,出现的峰次也相对较小,草贪入侵我省以后,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各种植户也提高了防控意识,对其的防控投入相对较多,2021年草地贪夜蛾的发生也相对较轻,从而诱集到的草地贪夜蛾也相对较少。稻飞虱在监测的两地诱集数量都相对较多,和其田间发生量关系密切,据调查,2021年田间稻飞虱发生相对较重。稻纵卷叶螟在两地监测诱集量中等,而在海棠区诱集量相对较高,和监测点的环境条件有一定关系。

、应对策略

1、建立健全相关法规,加强对引进外来物种调查

2、加强立法并严格执法

3、加强科学研究

4、建立生物入侵预警机制

、附件、附表、附图

 

3 吉阳区监测点实景图

 

4 海棠区监测点实景图

 

点赞(1)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手机app

手机扫码下载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