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度南繁区水稻田杂草稻监测报告
孔华
杂草稻也叫“杂草型稻”,是稻田中一种不种自生、没有经济价值的并具有极强危害性的稻属杂草性作物,国外学者称之为“伴生型杂草”。杂草稻一般表现为与野生稻相似的特性,如颖壳黑色,种皮红色,落粒自生等。特别是落粒性强,边成熟边落粒,躲过人类的收割,并在下一年继续生根发芽。而且其种子休眠时间最长可达10年,只要温度湿度适宜,它就会破土萌发生生不息,不经过人为耕种而自然产生的。近些年杂草稻在我国稻作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特别是东北、江苏、广东雷州等尤为严重。
杂草稻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影响水稻产量,使水稻减产减收;二是增加种稻成本,浪费人力物力;三是影响稻米的商品价值。杂草稻种皮为红褐色,混有这种米的稻米影响内销和外贸,对水稻生产影响很大
全国约有700 多家单位每年奔赴海南进行育制种工作。水稻是南繁区重要的制种、育种作物,南繁过程中大批水稻种子调进调出,人员流动频繁,杂草稻很可能在水稻育制种单位稻种调入过程中对南繁育种区造成恶性传播扩散,威胁南繁育种区生物安全。因此对南繁区杂草稻的调查、监测和风险防控预警具有重要意义。
监测于2022年在海南省南繁区崖州南繁生物育种专区、三更村、抱古村、水蛟村,陵水坡马洋、提蒙、椰林、本号、南林,乐东黄流、佛罗、利国等地点进行。每个点随机选择环境条件、种植制度基本一致,面积不少于667 m2 的田块为单位样方,由10 个单位样方构成1个样点。采用5点取样法,分别详细记载每点内杂草稻株数,株高、种皮颜色、有无芒、落粒性等。
南繁区杂草稻发生情况调查
调查地点 | 杂草稻株数 | 发生率 | 种皮颜色 | 落粒性 | 有无芒 | 株高 |
三更村 | 5 | 低 | 红 | 易 | 无 | 115 |
水蛟村 | 3 | 低 | 红 | 易 | 无 | 105 |
天涯区大保村 | 5 | 低 | 红 | 易 | 有 | 98 |
崖州区梅西村 | 0 | 0 |
|
|
|
|
地展中心 | 0 | 0 |
|
|
|
|
生物育种专区 | 0 | 0 |
|
|
|
|
育才宝盆村 | 0 | 0 |
|
|
|
|
师部农场 | 0 | 0 |
|
|
|
|
藤桥江苏农科院 | 0 | 0 |
|
|
|
|
吉阳区亚龙湾站 | 0 | 0 |
|
|
|
|
乐东望楼村 | 5 | 低 | 红 | 易 | 无 | 130 |
九所抱旺塘 | 0 | 0 |
|
|
|
|
乐东023乡道 | 2 | 低 | 红 | 易 | 无 | 127 |
尖峰大台村 | 0 | 0 |
|
|
|
|
佛罗白水塘村 | 0 | 0 |
|
|
|
|
佛罗新安村 | 0 | 0 |
|
|
|
|
黄流新荣村 | 0 | 0 |
|
|
|
|
黄流茅坡村 | 0 | 0 |
|
|
|
|
利国容村 | 0 | 0 |
|
|
|
|
利国荷口 | 0 | 0 |
|
|
|
|
坡马洋 | 0 | 0 |
|
|
|
|
本号广会村 | 0 | 0 |
|
|
|
|
本号田心村361 | 35 | ≤10 | 红 | 易 | 无 | 123 |
上海市南繁科研育种基地 | 8 | ≤5 | 红 | 易 | 有 | 97 |
椰林桃源村 | 0 | 0 |
|
|
|
|
陵水城南村 | 0 | 0 |
|
|
|
|
提蒙礼亭村 | 0 | 0 |
|
|
|
|
提蒙远景村 | 0 | 0 |
|
|
|
|
安马洋 | 0 | 0 |
|
|
|
|
通过调查南繁区(三亚、陵水、乐东)的水稻田,未发现杂草稻严重危害的发生。我们每市县分别调查10个样点,其中在崖城的三更村、水蛟村零星发现了杂草稻的存在,陵水的本号镇广会村发现杂草稻呈片状发生;陵水上海市南繁科研育种基地附近发现杂草稻存在。杂草稻的发生与分布跟当地栽培稻种植方式密切相关,直播水稻种植方式是杂草稻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水稻直播面积越来越多,稻田没有经过深翻和灌水,导致杂草稻年复一年扩张蔓延。直播稻田由于杂草稻与栽培稻同时出苗,一起争光争肥造成杂草稻对栽培稻的威胁。另农村大量劳动力进城后,稻田机械化耕作越来越普遍,田间管理也越来越粗放,未能在杂草稻生长初期清除。在南繁区的耕作方式一般犁地深耕,育苗插秧,因此未发生杂草稻的大规模危害,但水稻是南繁区重要的制种、育种作物,南繁过程中大批水稻种子调进调出,人员流动频繁,杂草稻很容易在水稻育制种单位稻种调入过程中对南繁育种区造成恶性传播扩散,威胁南繁育种区生物安全。因此对南繁区杂草稻的调查、监测和风险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南繁区水稻田杂草稻发生情况
杂草稻拷种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