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丁文名:Rice stripe virus

英文名:Rice stripe virus

分类地位:水稻条纹叶枯病的病原为水稻条纹病毒(Rice stripe virus,RSV),属于纤细病毒属的代表种。

国外分布:国外情况,最早于1897年在日本关东地区发生,随后陆续在朝鲜、韩国、前苏联、乌克兰等地区发现。

国内分布:国内情况,最早于1962年在江苏、浙江发现RSV,此后在北京、山东、云南、河南、台湾、安徽、上海、福建、广东、广西等18个省市报道有该病害发生。

寄主植物:水稻、小麦、玉米等

危害与症状:

苗期发病先在心叶基部出现褪绿黄斑,之后形成黄绿相间的条纹。分蘖期发病,一般先在心叶下一叶基部出现褪绿黄斑,后扩大形成不规则的黄色条纹,老叶仍保持绿色,至抽穗时常形成枯穗或小穗;拔节后发病,仅在剑叶下部出现黄绿条纹,穗部畸形很少结实。在水稻条纹叶枯病流行暴发年份,可造成水稻大面积减产,甚至绝产绝收。

形态特征:

可通过传毒媒介灰飞虱以持久方式经卵传播。田间寄主包括水稻、小麦、玉米等。该病在我国广大稻区暴发流行,给水稻生产造成严重损失,被称为水稻上的“癌症”。

防治方法:

★检测方法:1)利用免疫学方法,检测灰飞虱的带毒率,进而对水稻条纹叶枯病进行预测预报;2)血清学检测,通过纯化病毒粒子制备抗血清,进行ELISA方法检测;3)RT-PCR法检测疑似条纹病毒水稻,具有快速、灵敏和特异性强特点,目前广泛普及及应用;4)提取病株的病毒基因组dsRNA进行鉴定,主要采用硝酸纤维素CF-11亲和层析法。

 

★防治方法:水稻条纹叶枯病的防治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措施,具体为:1)以种植抗病品种为基础,选育和推广抗病品种是防治水稻条纹叶枯病最为重要的措施;2)以科学防治灰飞虱为关键,采用杀虫防病的办法,主要利用化学杀虫剂对水稻条纹叶枯病进行控制和预防,属于防治的重要应急手段;3)调整水稻播种、插秧时间,避开介体传毒高峰期,同时也可覆盖防虫网阻断灰飞虱传毒。

点赞(53)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手机app

手机扫码下载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