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地位:稻水象甲(Lissorhoptrus oryzophilus),又称稻水象、稻根象。属于鞘翅目,象甲科,沼泽象亚科,稻水象甲属半水生昆虫。
国外分布:国外情况,稻水象甲原产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之后日本、韩国、朝鲜有该虫害的报道。
国内分布:国内情况,1988年我国河北省首次发现稻水象甲,之后在天津、辽宁、山东、浙江、吉林、福建、湖南、山西、陕西、贵州、新疆、四川、内蒙、中国台湾等地区均发现。到目前为止,我国共有15个省市90多个区县稻田不同程度的发生了稻水象甲,对水稻生产构成了严重威胁。
寄主植物:水稻等
危害与症状:
稻水象甲在水稻上危害非常严重。成虫危害稻叶,幼虫危害稻根。成虫沿叶脉取食稻叶,幼虫在稻根内蛀食成空筒状。稻根受害后常腐烂变黑,使水稻分蘖减少、植株矮小、严重影响产量。水稻受害后一般减产10%~20%,严重则减产60%以上,甚至绝收。稻水象甲已成为稻飞虱之后的第二大水稻害虫。
形态特征:
我国发生的稻水象甲全部为孤雌生殖型,到目前为止,未发现雄虫。一般情况下,受稻水象甲危害后,水稻可减产20%左右,严重的可达到30%~80%。被列为我国重要的检疫性害虫,也是国际公认的危险性检疫害虫之一。
防治方法:
★监测方法:稻水象甲监测方法主要包括成虫危害状监测、黑光灯诱集、瓷盘网捕法。主要对稻水象甲的发生期、发生量、发生范围进行实时跟踪监测预报。稻水象甲虫体小且活动隐蔽,发生初期往往不被发现。因此要建立稻水象甲检验检疫的普查监测工作,做到早发现,早防治,最大限度减少水稻虫害损失。
★防控方法:1)加强检疫是防控稻水象甲传播和危害的主要措施。其属性在于危害严重,传播速度快,繁殖能力强,无有效的防控药剂;2)农业防治是防治稻水象甲的基本方法,包括选育抗虫品种,培育壮秧,实时调整播期,做好田间水分管理等;3)物理防治,在田间设置黑光灯进行诱杀,在稻田周围布置防虫网,但由于这两种方法成本高,很难推广;4)化学防治,具有速度快、高效、省时、省力等特点,目前是防控稻水象甲的主要方法。常用药剂包括功夫、来福灵、敌杀死、稻乐丰等;5)生物防治,包括有益线虫、白僵菌、绿僵菌等,对稻水象甲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