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繁生物安全课题组

1、工作目标

围绕打造“南繁硅谷”、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国家战略,针对南繁区外来入侵生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和外源转基因存在的生物安全风险,为保障南繁区生物安全,重点开展南繁区外来有害生物检验检疫、外来入侵生物预警和防控、重大病虫草害预警和控制、外源转基因快速检测、转基因作物环境安全评价、转基因生物风险管控等生物安全保障技术的研发与集成应用,完善南繁育种区生物安全技术体系与平台条件,打造一支结构合理、业务精湛、作风过硬、专业服务南繁育种的高水平生物安全科技团队,持续为南繁生物安全监管和确保南繁区生物安全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2研究方向

针对南繁区重大病虫草害,检疫性有害生物外来入侵生物,新生物技术作物转基因作物、基因编辑作物、合成生物学)等开展共性检测技术监测技术和防控技术研发,开展生物安全监测、生物多样性环境风险评估和应急预警防控。

针对现代育种技术快速变革迭代,精准化、高效化、智能化生物育种“安全盒”存在短板,外源基因、驱动可能带来的非预期效应

 

2、主要方式

坚持应用基础与应用研究相结合、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相结合、学科发展与产业需求相结合;充分利用已有技术优势、科研平台和工作基础;系统设计,分工协作,整体推进;积极争取国家和部省级项目支持;并加强与国内外优势单位的合作。

3、现有基础

中共海南省认定人才团队“南繁生物安全技术保障团队”。有一支结构较为合理的科研队伍,现有的5名科技人员,其中博士4人、硕士1人,柔性引进崖州湾科技城领军人才6名,拔尖人才2名,建有院士创平台2个。有装备较为先进的部级检测中心、省级重点实验室、国家野外观测台站等科研平台;有布局合理的核心试验示范基地6个;有覆盖32个监测点的观测网络;有较好的基础研究和技术研发工作基础;有较为完善的科研管理体系。

4、创新模式

创新团队建设模式,采用固定+流动模式建设人才队伍,进一步加强和优化团队建设,加大人才引培力度,充分发挥我省的人才政策优势,力争柔性引进国内外大师级的生物安全领域人才,重点引进优秀青年人才,重点培养青年核心成员,建立公平合理的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每个团队成员的创造性、积极性。

创新项目管理模式,将项目总体任务目标分解成若干个单项任务目标,任务到人,责任到人,考核到人,分工协作,各有侧重,共同完成好科研项目任务。

创新支撑服务模式,按照学科领域和专业方向,设置若干个生物安全技术支撑与服务小组,责任到组到人,团结协作,共同完成好技术支撑与服务任务。

5、预期贡献

在南繁生物安全的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方面有新突破;研发南繁生物安全的检测、检疫、监测、预警、控制系列新技术;系统集成应用南繁生物安全保障技术,为南繁区生物安全提供强有力的技术和人才保障,支撑国家“南繁硅谷”建设。

成员:郭安平、贾瑞宗、陈怡、姜晓琦、郭静远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手机app

手机扫码下载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