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南繁区基因飘流距离数据查询系统
基因飘流模型——水稻受精结实的模拟
(1)线性模型-只考虑花粉的数量竞争力
根据Dietiker等的研究,基因飘流率取决于落到受体水稻柱头上的混合花粉中转基因水稻花粉所占的比例:
式中,G为基因飘流率,%;B是花粉数量比,用来表征转基因水稻的花粉在混合花粉中的数量竞争力,
式中,DTr、DCr分别为沉降到受体水稻柱头上的转基因水稻、非转基因水稻的花粉数量,粒;ΛTr、ΛCr为转基因水稻、非转基因水稻的花粉活力,%。
对于水稻而言,花粉寿命较短,从花药中散出后3-6 min即丧失活力,个别花粉粒能存活15-30
min。野生稻的花粉寿命较长,可达到9
min。这里采用刘寿东等[36]的水稻花粉活力模型:
式中,τ是花粉从花药中散出后的持续时间,min;
(2)非线性模型-综合考虑花粉的数量竞争力和遗传竞争力
由于花粉数量比不是决定基因飘流率的唯一要素,花粉遗传竞争力也会影响基因飘流率。遗传竞争力越强,相应地受精结实的概率也更高。因此,在上述公式的基础上,引入花粉遗传竞争参数Cp。Cp表征不同品种间遗传竞争力的差异;Cp越大时,表明供体花粉的遗传竞争力越强,基因飘流率也会越高。
当B=0时,混合花粉中仅有受体和竞争花粉,因此G=0%;当B=1时,混合花粉中全都是供体花粉,因此G=
式中,
|
|
版权所有: © 海南大学水稻生物多样性与种质创新实验室 |
Copyright: Crop Biodiversity & Rice Germplasm Enhancement Lab HNU,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