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南繁区基因飘流距离数据查询系统


 

 

吉阳区-西部

 

 

 

 

 基因飘流距离:

 

     不育系MTD0.01%,191米,不育系MTD0.1%,141米;常规稻MTD0.01%,14.8米,常规稻MTD0.1%,1.58米;普通野生稻MTD0.01%,149米,普通野生稻MTD0.1%,74米。

 

 

注: “基因飘流距离”是指不同类型水稻材料在0.01%和0.1%阈值下的最大基因漂流距离。“基因飘流阈值”和“基因飘流最大阈值距离”释义请参阅本数据库“知识纵览”页面。        

        阈值距离是指基因飘流率≤某一指定阈值(如0.1%)下的距离。0.1%阈值距离是指在阈值距离上和阈值距离之外,1000株中因基因飘流而引起的杂株≤1株。因此,在一些缺乏基因飘流试验数据的地区,可以利用水稻基因飘流模型,计算一定的阈值条件下的基因飘流距离,为制定合适的水稻基因飘流控制措施提供参考。

————————————————————————————————————————————

 

乡镇概况:   

     吉阳区位于三亚市东部。北纬18°17′,东经109°34′。总面积约183.33平方公里。东与林旺相靠,南接红沙,西邻荔枝沟,北与保亭县交界。是三亚通往陵水、万宁、琼海、文昌、海口、保亭、通什必经之门户。

全区山岭连绵,林木茂盛,整个地势起伏不平,海拔200米以上的高山有31座。其中,白石岭高达586米。整个山岭由区的西北向东南走向,像火钳形状,分别伸向海边,从北部的甘什岭至南部的虎头山,全长达35公里。从六道的内村至龙坡的竹湾,海岸线长达25公里,是个三面环山,一面临海的少数民族山区。

     吉阳区,清代属临川里,民国时期属临川乡管辖。1950年分别属榆亚镇和榆红镇管辖。榆红镇当时管辖田独、榆红、大安;榆亚镇管辖六道、六盘、博后、罗郁。当时的大茅、中廖属三区管辖。1953年土改后,田独地区成立田独、六道、榆红、六盘、博后五个小乡,属六区管辖,这时大茅乡也从三区中分出划入六区,并且从大茅乡分出新河和中廖两个小乡。六区便管辖7个小乡。1955年上半年撤销六区,除大茅、中廖复为三区外,而田独等乡便划入二区管辖。1957年撤区并乡时,新河乡、中廖乡同时并入田独大乡,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田独地区几个小乡就和三亚、红沙、荔枝沟、羊栏、大茅、中廖等划为鱼雷公社,不久,鱼雷公社撤销,田独与红沙、荔枝沟、羊栏并为榆林公社。1961年榆林公社撤销,田独从中分出成立田独公社。1983年改为田独区,1986年改为田独镇。

     1990年吉阳区共有大茅、中廖、新村、安罗、六道、博后、六盘、龙坡、田独等9个村委会。耕地面积17291亩,水田10925亩,旱田6600亩,旱地6221亩。山塘水库10宗,总库容1352万立方米,有效库容886万立方米。1990年亩产144公斤,粮食总产达3825吨。经济作物有甘蔗909亩,花生816亩,椰树3179亩,蔬菜1926亩,瓜类193亩,橡胶5017亩,槟榔1228亩,腰果105亩,香蕉142亩,菠萝373亩,芒果1505亩。

(乡镇概况摘编自《海南省史志馆地方志书三亚市志》2000年)

 

 

 

 

                                                                                                                                                                                                                                                                                  

 

 

回首页        全部飘流距离数据库     飘流距离分布地图

 

 

海南大学水稻生物多样性与种质创新实验室

版权所有: © 海南大学水稻生物多样性与种质创新实验室

Copyright:  Crop Biodiversity & Rice Germplasm Enhancement Lab HNU,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