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南繁区基因飘流距离数据查询系统


 

 

志仲镇-南部

 

 

 

 

 基因飘流距离:

    

        不育系MTD0.01%,169米,不育系MTD0.1%,120米;常规稻MTD0.01%,13米,常规稻MTD0.1%,0.26米;普通野生稻MTD0.01%,121米,普通野生稻MTD0.1%,65米。

 

注: “基因飘流距离”是指不同类型水稻材料在0.01%和0.1%阈值下的最大基因漂流距离。“基因飘流阈值”和“基因飘流最大阈值距离”释义请参阅本数据库“知识纵览”页面。        

        阈值距离是指基因飘流率≤某一指定阈值(如0.1%)下的距离。0.1%阈值距离是指在阈值距离上和阈值距离之外,1000株中因基因飘流而引起的杂株≤1株。因此,在一些缺乏基因飘流试验数据的地区,可以利用水稻基因飘流模型,计算一定的阈值条件下的基因飘流距离,为制定合适的水稻基因飘流控制措施提供参考。

—————————————————————————————————

 

乡镇概况:

     志仲镇属于热带次生林气候区,常风小,秋雨多,阳光充足,土地肥沃,适宜种植橡胶和南药。志仲镇属于山区丘陵地带,东北、东南偏高,西北偏低,中部为盆地,最高海拔约 1165 米。全镇主要河流有志仲河、望老河、南溪河。

     志仲镇经济以农业为主。志仲镇引导农民发展冬种瓜菜,通过结构优化增加农民收入,加快推进现代设施农业标准生产。以“一稳一扩,一村一品”打造特色农业镇。稳”即稳定粮食作物种植面积达到 3000公顷:“一扩”,即扩大冬种瓜菜种植规模达到 1733.33 公顷;“一村一品”即一个村发展一种品种。根据地域的不同,全镇划分为志仲+志强、成栋、龙林+保脱、谭培+首村、塔丰+多元 5个种植片区结合片区水源和土质,调整农业结构,种植适合当地的冬季瓜菜,如志仲田洋适合种植毛豆,鼓励正在维修加固水库地区的农户种植需水少的瓜菜,如茄子、南瓜等。鼓励适合当地水源和土质条件种植的村庄大面积种植 2~3个品种,从各渠道增加农民收入。至 2010 年,全镇农作物播种面5023.47 公顷,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 2767.07 公顷,总产量 1.44 万吨;油料作物播种面积 102.07 公顷,总产量286 吨;蔬菜播种面积 1972.40顷,总产量4.10 万吨。

     该镇地势东南偏高,西北偏低,属山区丘陵地带。主要河流有志仲河,望老河,南溪河等。解放前,由于水利资源得不到充分的利用,全镇仅有几百亩望天田。解放后,党和人民政府先后在该镇境内兴建什益、亲隆、保国、那只头、望老等中、小型水库21宗,蓄水量达1600万立方米。经过多年的整治、平整土地、开荒造田、开沟引水,还兴建解放、塔丰、成栋、志仲等6个于亩大田洋,该镇的农业生产有了极大的发展。全镇有耕地面积29366亩,其中水田1.4万亩、旱田12400亩、坡地2966亩。1988年粮食总产2626万斤,1991年粮食总产2682.6万斤,粮食总产最高时(1975年)为2700万斤,是本县的主要粮产区,被称为“粮仓镇”。

     该镇中部为盆地,常风小,秋雨多,阳光充足,土地肥沃,种植橡胶和南药得天独厚。境内的国营保国农场、保显农场都以种植橡胶为主业。民营橡胶也多,八十年代末,种植面积达3.4万亩,年产干胶360吨。这里,每年还有大量的沉香、木棉花、益智、砂仁、石斛等南药出售。

     该镇盛产麻竹。是本县麻竹的主要产区。境内还有丰富的天然石料,是本县山区建筑使用石料的重要基地。常用耕地面积 1587.53 公顷,其中水(旱)田面积 1426 公顷,旱(坡)地 162公顷。

 

(乡镇概况摘编自《海南省史志馆乐东县地方志》2002年)

 

 

 

回首页        全部飘流距离数据库     飘流距离分布地图

 

 —————————————————————————————————

 

 

海南大学水稻生物多样性与种质创新实验室

版权所有: © 海南大学水稻生物多样性与种质创新实验室

Copyright:  Crop Biodiversity & Rice Germplasm Enhancement Lab HNU, All Rights Reserved